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周、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现存遗址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世界文化遗产。故城位于今洛阳市区城东15公里偃师、孟津相邻处,伊洛平原中心地区,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西周

汉魏洛阳故城建城之始。

秦朝

秦有天下,封吕不韦“文信候”,食洛阳10万户,再次扩修洛阳城。

西汉

西汉时期的洛阳城基本沿用了秦代的城市规模,未有大的增修活动。

东汉

刘秀在洛阳大兴土木,起高庙,建社樱,修官室,立太学、明堂、辟雍、灵台于南郊。

西晋

洛阳城的形制和布局没有大的改变。公元311年(永嘉五年),匈奴族的刘聪率军攻入城内,洛阳城再次成为灰烬。

北魏

公元534年(永熙三年),北魏王朝瓦解,这里再次沦为一片废墟,从此告别了都城的辉煌。

隋代

隋统一全国,隋炀帝在洛阳另辟新址,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历史上曾经辉煌的汉魏洛阳城失去了往日悠久的正统地位。

唐代

公元632年(唐贞观六年),洛阳县与河南府的治所从金墉城迁到东都毓德坊。从此,数百年锦绣帝都汉魏洛阳城逐渐沦为废墟。

艺术殿堂之经典展示

视频浏览

汉魏洛阳故城概况及价值

汉魏洛阳城北依邙山,南临古洛河。汉魏洛阳城遗址现存格局及遗迹以北魏时期为主,包括宫城、内城、外廓城三重城。宫城为长方形,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660米,内城整体形状近似长方形,周长约14公里,地上、地下遗址、遗物十分丰富,如城垣、城门、宫殿、衙署、苑囿、佛寺、灵台、太学、辟雍、明堂、墓园等遗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建筑史、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总体布局体现了帝王之居建中立极、官府外设、左祖右社的封建都城建筑原则。其殿堂式城门楼和门前巨大夯土双阙建筑结构及平面形制,印证了宫城正门阊阖门前夹建有巨阙的记载,填补了中国古代都城门阙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缺环。宫城门址为该城历代宫城形制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考古实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