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南倚祁连、北凭黑山,扼丝路咽喉,是丝绸古道的交通要塞,是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河西咽喉,连陲锁钥。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嘉峪关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000多平方米,由外城、内城、罗城、瓮城及城楼附属建筑等组成。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墙高10.7米,上建垛墙。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高17米,面阔三间,城墙四角建角楼,南北墙正中建敌楼。 内城中轴线北侧有清代游击将军府一座,西有罗城,呈凸字形,长191.3米、通高10.5米。青砖包砌,高与内城相同。罗城中间凸出部分开券门,为关城正门,门额刻“嘉峪关”三个逎劲有力的大字,门上建关楼,城南、北二角筑角楼。内城南、北和东侧外围均筑外城,西与罗城相连,南、北与内城平行并形成宽阔的斜坡马道,直达城的顶部。
明代嘉峪关作为边关重镇,主要发挥军事防御、控制朝贡贸易的职能。清代乾隆年间收复新疆后,嘉峪关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军事职能不断减弱,进而成为重要的贸易、检查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