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公元628年大佛寺石窟创建。石窟内正中阿弥陀佛背光西侧题刻有:“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十三字。诸郡志载,此工程为尉迟敬德奉旨监造。据《旧唐书射迟敬德传》:贞观元年,授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以击突厥。三年,改投为襄州都督。贞观二年,敬德正主持此地军政。志书所记,或有所出。今主窘东有一小窟额题凿“鄂公生祠”四大字。此条题刻是大佛窟造像的唯一信息。
唐代
公元840-846年,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的“会昌法难”致使大佛寺石窟中大多数造像的头部被毁。
明代
公元1450年,明代景泰元年(1450)太监刘永诚对大佛寺石窟进行了首次维修。公元1573一1620年,明朝万历年年对大雁塔进行了重修,增加了木楼梯;之后一直保持至今。
清代
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外部建筑。随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不断地绘塑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