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骊山北麓,建于公元前 246年至公元前 208年,兵马俑是秦始皇嬴政陪葬品之一。迄今先后发现了三座俑坑,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其中,一号坑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 62米,坑深 5米,总面积 14200多平方米,出土仿真人真马大小陶制兵马俑6000余身,共 38列。陶俑神情生动,形象准确,陶马造型逼真,刻画精致自然。兵马俑是秦统一中国时期军队阵容的体现,气势凛然。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秦代

公元前246~前208年(秦始皇嬴政),《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公元前206年(秦子婴元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 高祖本纪》、《汉书 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损毁严重。考古发掘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现代

1974年0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 1974年07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0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艺术殿堂之经典展示

虚拟漫游

数字展示

Digital Exhibition

秦始皇兵马俑概况及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之所以能被大家广泛的认可不仅仅在于它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在于它的艺术价值,兵马俑从形态刻画和兵俑本身的彩绘一直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秦兵马俑严格地模拟实物,力求与实物相似。各类武士俑的高矮、胖瘦以及面型、须发的样式等,在刻画上都十分严格、认真。陶俑高者约2米,矮者约1.7米,一般在1.8米左右,略高于当时一般秦人的高度。服饰、甲衣种类繁多,且有级别之分,连秦俑腰间系的革带和带钩,头上束发用的发带,以及发丝、发髻、发辫,腿部扎的行滕、胫缴及靴、履,甚至连行滕上的绑带、鞋带以及鞋底的针线头等细枝末节都雕塑得一丝不苟,惟妙惟肖。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它是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深刻影响着后世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它将我国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为后代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其次,秦俑的洗炼概括为后世汉唐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特点。再者,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