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都护府遗址

北庭都护府俗称“破城子”,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部约十二公里处,遗址总面积约三百八十五公顷,遗址区由北庭故城城址和城址西部的佛寺遗址西大寺两部分组成。北庭故城城址分为内外两城,呈“回”字形,外城墙于658年(唐显庆三年)建造,内城墙为高昌回鹘时期所建,城墙均由夯土筑成,城内有建筑址、墙体、马面、城门、角楼等遗存;西大寺位于外城城西两公里处,为高昌回鹘时期所建,总面积约三千平方米,佛寺遗址平面呈长方形,是新疆天山北麓仅存的一座早期佛教遗址。 北庭故城是公元7世纪-14世纪天山北麓重要交通枢纽站、贸易中转站,有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南北朝

公元222年(魏文帝黄初三年),封车师后部王壹多杂为守魏侍中,号大部尉,和中原保持亲密的关系。

唐代

公元640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派侯君集平定高昌后,在天山北麓建立庭州。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王朝任命阿斯那贺鲁为瑶池都督府都督。 公元659年(显庆三年)平定阿斯那贺鲁叛乱,撤销瑶池都督府,并在庭州设立金山都护府。 公元703年(武后长安二年)设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疆而治。 公元708年(唐睿宗景龙二年)升为北庭大都护府,后改北庭节度史,所辖瀚海军驻此。 公元790年(唐德宗贞元六年)被吐蕃占领。

高昌回鹘

九世纪中叶,回鹘汗国破灭,回鹘的一支西迁此地,建立西州回鹘国,又称高昌回鹘国。

元代

元代在此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宣慰司、元帅府。

明代

据推测,该城于元末明初毁于战火。

艺术殿堂之经典展示

虚拟漫游
视频浏览

北庭都护府遗址概况及价值

北庭都护府遗址内外城出土的可移动文物主要有方砖、瓦当、铜器、铁器等,西大寺出土的陶器与瓷片居多,部分瓷片背面刻有少数名族文字,这些可移动文物为研究北庭都护府所处各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语言、文字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城内发掘的带人头形纽的陶棺,对研究当时的民族风俗具有重要价值。 西大寺的洞窟和配殿内有壁画和佛像,壁画内容主要为故事画、经变画、供养比丘、供养人等,其题材、构图、人物塑造等方面主要来源于吐鲁番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壁画,同时,西大寺壁画也受到了敦煌莫高窟的影响,可在壁画中看到龟兹和焉耆佛教壁画的某些因素,展现了天山北麓与河西地区佛教艺术的交流;西大寺中的壁画色彩较为艳丽,壁画线条细腻流畅,具有唐代壁画的风格特点,反映出了当时画家的审美与高超的绘画技艺。西大寺的壁画与建筑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寺庙建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北庭都护府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唐王朝的边疆管理模式、高昌回鹘国的文明。同时,北庭都护府处于丝绸之路要道,它借助东来西往、南通北达的交通优势,为丝绸之路上各民族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互动提供了便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