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位于敦煌市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包括三部分:玉门关、河仓城、长城烽燧。玉门关俗称“小方盘”,是西汉玉门都尉治所遗址,也是丝绸之路必经关隘,相传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故名。现存城垣比较完整,遗址平面呈方形,黄土夯筑,东西宽24米,南北长26.4米,周围尚有营垒、炮台、古塔等遗址;河仓城俗称“大方盘”,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等给养的军需仓库,遗址为方形,黄土夯筑,南北二垣各长150米,东西二垣各长155米。长城烽燧位于玉门关北2公里处,东西走向。敦煌境内的汉长城全长约150公里,尤以玉门关附近保存最为完整。在长城线上修筑烽燧近80座。西汉长城的结构是由砂砾石夹芦苇(或红柳)间层叠压板筑而成,保存最好的一段长约400米,残高3.25米,基宽3米,上宽1米。长城线内侧有一条宽6-7米的“天田”,这是西汉边境的防御设施。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玉门关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丝绸之路中国段”。2014年6月,“玉门关遗址”列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夏至战国),为西戎地;

汉代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21年(秦至汉初),为月氏、乌孙和匈奴地; 公元前121年(西汉元狩二年),设玉门县; 公元9年~公元23年(王莽当政),改玉门为辅平亭; 公元25年~公元219年(东汉),复改辅平亭为玉门县。

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魏),沿用东汉建制; 公元295年(晋元康五年),玉门县分置骍马、会稽二县; 公元400年(东晋隆安四年),李暠兴复凉州,建立西凉政权,改会稽县为会稽郡,领玉门、延寿、乾齐、骍马、沙头、新乡; 公元516年(北魏熙平元年),废玉门、乾齐、骍马、沙头四县,改会稽郡为玉门郡; 公元534年~公元556年(西魏),置玉门郡; 公元557年~公元580年(北周),废玉门郡;

隋代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改会稽县为玉门县;

唐代

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废玉门县。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改为玉门军。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废玉门军复置玉门县; 公元764年(广德二年)被吐蕃占据。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献归唐朝;

五代

公元907年~公元959年(五代),属张氏、曹氏归义军辖地。

西夏

公元1036年(宋景祐三年),属西夏;

元代

公元1227年~公元1366年(元),先后隶肃州路、沙州路;

明代

公元1340年(明洪武十三年),都督濮英西讨,进至赤金站,后复被蒙古族部人占据。 公元1404年(永乐二年),塔力尼设赤金(又名赤斤、齐勤)蒙古所。 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升为赤金蒙古卫,隶甘肃行都司。 公元1513年(正德八年),吐鲁番又据哈密,大掠赤金,夺印而去。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命右都御史彭泽提督甘肃军务经略哈密,印归。后赤金衰弱不能自存,所有民众迁徙肃州南山。 嘉靖三年(1524年),封闭嘉峪关通道,赤金被吐鲁番占据。

清代

公元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赤金设营守备衙门,并设把总、守御千户所衙门。惠回堡设千总公署。 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皇十四子胤褆统兵西征。因靖逆大将军富宁安统兵驻扎关西(今玉门镇),遂置靖逆卫,兼设靖逆同知招来户民,垦辟田土,以卫守备官地方事。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裁靖逆同知,改柳沟通判为靖逆通判,移驻靖逆,领靖逆、赤金二为。 公元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靖逆、赤金二卫合并为玉门县,治所靖逆城(今玉门镇),初隶安西府,1774年隶安西直隶州;

民国

公元1927年(民国16年),仍设玉门县,先隶安肃道,后隶安肃区。 公元1936年(民国25年),隶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艺术殿堂之经典展示

虚拟漫游
视频浏览

玉门关遗址概况及价值

丝绸之路连接内陆和西域,是亚欧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起重要作用。玉门关在古丝绸之路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战略地位,是西出西域,东进中原的必经关口之一,如果关闭了玉门关就等于关闭了一半古丝绸之路。玉门关等关隘和长城、烽燧等共同构筑了边境防御系统,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北边境安定提供了安全保障,有力的阻止了敌人入侵来犯,对发展西域诸属国的农牧业生产,促进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打通与西方国家的交通线,发展同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玉门关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毛笔、砚台、织锦、狩猎工具、汉代粮食等。特别是2400 多枚汉简,内容丰富,有诏书、奏记、檄文、律令、药方等。在玉门关附近烽燧出土的粟特文文书及佉卢文丝绸残片,是丝绸之路中西交流的历史见证。居延汉简是军队屯戍的各种文档。玉门关出土的国内第4块西汉纸,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最早、写字最多的汉代纸质文书,把中国纸张的发明时间向前推进近一个世纪,无庸置疑的突破了传统的东汉蔡伦造纸说。这些文物为研究汉代的军事、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更多